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费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先生在1944年出版了他的划时代的《通往奴役之路》。读完通篇,他的理论居然被苏联、中国、东欧、古巴等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证明了。真理是会被一一验证的。这才是大师之作。
在哈耶克的主要论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必然会导致极权主义,必然导致一个特权阶层的诞生,这个特权阶层可以随意强制其它的阶层按自己的意志行动,而其它的阶层必然会论为这个特权阶层的奴隶,补奴役!国家如果采取了社会主义路线,必然会使广大的人民通往奴役之路。
在书中,哈耶克一步一步论证了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哈耶克是坚定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坚决反对者,坚定的自由主义者,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经济,同时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充满忧虑。
他认为社会主义只是集体主义的一个变种,最终会倒向极权主义,如果这些国家的知识分子和决策者知道极权主义经济政策的后果,会感到不寒而栗的。从苏联的血腥清洗和大饥荒,到中国的三反、五反、三年大饥荒,再到文化大革命,这些极权主义的后果,比哈耶克想像的还要鲜血淋淋和令人不寒而栗!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就在于他们的高瞻远瞩,预见未来。197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989年苏联社会主义帝国暴政灭亡,他有幸看到自己的理论被证实。而在此之前,东欧的很多国家的知识分子自发成立了各种“哈耶克俱乐部”和“哈耶克协会”。
中国社会已经沦为没有信仰的社会,没有伦理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可以在哈耶克的理论之中找到根源。这个社会急需找到新的思想和信仰。中国以后也许会出现很多哈耶克的团体,信奉哈耶克和他的老师冯。米塞斯的奥地利自由学派,这将是中国之幸。
这本书,不是一本政治书籍,而是一本经济学的论述。属于“自由与经济制度”的文章。
开篇中,哈耶克就指出了这一点。自由被毁灭,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德国纳粹社会主义党摧毁了自由的力量。而社会主义国家普遍用一个虚无的集体义的利益,来抹杀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从页一个小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愚弄了整个大众,把它们引向邪恶之路。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十九世纪未,约翰。期图尔特。穆勒写作的他的第一部伟大论著《论自由》时,两个德国人歌德和洪堡,吸取了更多的灵感。德国人本身不邪恶,是纳粹体制,导致了德国人的邪恶。苏共的官员、中共的官员,本身并不邪恶,是邪恶的共产极权制度,让他们变成了邪恶之徒。
社会主义是已经被西方抛弃的道路,19世纪,德托克维尔和可克顿勋爵等伟大的思想家就已经警告过,社会义义意味着奴役,但苏共和中共争相把社会主义视为秘笈,引入本国,
最终导致了悲剧在这两个国家的发生。
在安排我们的事务时,应该尽可能的运用自发的社会力量,而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这个基本原则可以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何处,只要除去自由运用人类天才的阻碍,人很快能满足不断扩大的欲望。然而,在社会主义下,每个有都必须服从于集体,集体强制个人去按集体的意识行动,没有人有自由,没有人能按自己的意志的行动,人无法尽其才,物无法尽其用,经济效率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最终都会处于经济崩溃边缘的原因。中国的未来,经济必然崩溃。
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F。荷 尔德林。
社会主义,亦或是它们说的更高阶段,共产主义,由于是反人性的,最终只不过是一个乌托邦。共产主义信徒,利用这个美好的乌托邦,最终实现的却是它们一小撮特权阶层奴役广大民众的邪恶行径。
托克维尔在1948年就指出,民主扩展个人的自由的范围,而社会主义却对其加以限制,民主赋予每一个人以价值,而社会主义却仅仅使每一个人成为一个工具,一个数字。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平等”一词毫无共通之处。民主在自由之中寻求平等,而社会主义在约束和奴役之中寻求平等。
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人都是工具,连人大代表也不例外,他们只是举手的工具。中国的纪申兰,从建国之初就是人大代表,每年到大会上只是举举手。连苏共、中国的一些高层人物,他们坚信的共产主义也只能让他们沦为工具,“狡兔死而走狗烹”。
现在苏共和中共的门徒们也不得不承认,斯大林与法西斯主义相比,不是更好了,而是更坏了,更残酷无情、野蛮、不公正、不道德、反民主,无可救药,并且它们最好被称为超法西斯主义。
如果把毛泽东和斯大林相比,毛的冷血与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共产极权主义共有的通病,也是必然的结果。
费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先生在1944年出版了他的划时代的《通往奴役之路》。读完通篇,他的理论居然被苏联、中国、东欧、古巴等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证明了。真理是会被一一验证的。这才是大师之作。
在哈耶克的主要论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必然会导致极权主义,必然导致一个特权阶层的诞生,这个特权阶层可以随意强制其它的阶层按自己的意志行动,而其它的阶层必然会论为这个特权阶层的奴隶,补奴役!国家如果采取了社会主义路线,必然会使广大的人民通往奴役之路。
在书中,哈耶克一步一步论证了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哈耶克是坚定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坚决反对者,坚定的自由主义者,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经济,同时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充满忧虑。
他认为社会主义只是集体主义的一个变种,最终会倒向极权主义,如果这些国家的知识分子和决策者知道极权主义经济政策的后果,会感到不寒而栗的。从苏联的血腥清洗和大饥荒,到中国的三反、五反、三年大饥荒,再到文化大革命,这些极权主义的后果,比哈耶克想像的还要鲜血淋淋和令人不寒而栗!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就在于他们的高瞻远瞩,预见未来。197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989年苏联社会主义帝国暴政灭亡,他有幸看到自己的理论被证实。而在此之前,东欧的很多国家的知识分子自发成立了各种“哈耶克俱乐部”和“哈耶克协会”。
中国社会已经沦为没有信仰的社会,没有伦理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可以在哈耶克的理论之中找到根源。这个社会急需找到新的思想和信仰。中国以后也许会出现很多哈耶克的团体,信奉哈耶克和他的老师冯。米塞斯的奥地利自由学派,这将是中国之幸。
这本书,不是一本政治书籍,而是一本经济学的论述。属于“自由与经济制度”的文章。
开篇中,哈耶克就指出了这一点。自由被毁灭,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德国纳粹社会主义党摧毁了自由的力量。而社会主义国家普遍用一个虚无的集体义的利益,来抹杀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从页一个小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愚弄了整个大众,把它们引向邪恶之路。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十九世纪未,约翰。期图尔特。穆勒写作的他的第一部伟大论著《论自由》时,两个德国人歌德和洪堡,吸取了更多的灵感。德国人本身不邪恶,是纳粹体制,导致了德国人的邪恶。苏共的官员、中共的官员,本身并不邪恶,是邪恶的共产极权制度,让他们变成了邪恶之徒。
社会主义是已经被西方抛弃的道路,19世纪,德托克维尔和可克顿勋爵等伟大的思想家就已经警告过,社会义义意味着奴役,但苏共和中共争相把社会主义视为秘笈,引入本国,
最终导致了悲剧在这两个国家的发生。
在安排我们的事务时,应该尽可能的运用自发的社会力量,而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这个基本原则可以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何处,只要除去自由运用人类天才的阻碍,人很快能满足不断扩大的欲望。然而,在社会主义下,每个有都必须服从于集体,集体强制个人去按集体的意识行动,没有人有自由,没有人能按自己的意志的行动,人无法尽其才,物无法尽其用,经济效率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最终都会处于经济崩溃边缘的原因。中国的未来,经济必然崩溃。
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F。荷 尔德林。
社会主义,亦或是它们说的更高阶段,共产主义,由于是反人性的,最终只不过是一个乌托邦。共产主义信徒,利用这个美好的乌托邦,最终实现的却是它们一小撮特权阶层奴役广大民众的邪恶行径。
托克维尔在1948年就指出,民主扩展个人的自由的范围,而社会主义却对其加以限制,民主赋予每一个人以价值,而社会主义却仅仅使每一个人成为一个工具,一个数字。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平等”一词毫无共通之处。民主在自由之中寻求平等,而社会主义在约束和奴役之中寻求平等。
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人都是工具,连人大代表也不例外,他们只是举手的工具。中国的纪申兰,从建国之初就是人大代表,每年到大会上只是举举手。连苏共、中国的一些高层人物,他们坚信的共产主义也只能让他们沦为工具,“狡兔死而走狗烹”。
现在苏共和中共的门徒们也不得不承认,斯大林与法西斯主义相比,不是更好了,而是更坏了,更残酷无情、野蛮、不公正、不道德、反民主,无可救药,并且它们最好被称为超法西斯主义。
如果把毛泽东和斯大林相比,毛的冷血与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共产极权主义共有的通病,也是必然的结果。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使坏人不能干坏事,说出这句话带给我们的愕然犹如我对你说,不吃饭你会死掉或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是一句完全人尽皆知的近乎真理性的废话。即是是坏人真的干了坏事,也会因为由于自己的贪婪和欲望给他人造成的损失而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样一种人所共知的定式在我们的脑海中被贯之以合理性的外衣。然而这样的想法并非具天生的完全的合理性,当我们问到,如果多数的集体对少数的个人做出了出格的事情呢?无论在言语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发生过的实例的存在,这样就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去考虑这样的问题。而在哈耶克的这本通往奴役之路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这种使得坏人干坏事的可能性的存在。哈耶克告诉我们,地狱是存在的。在这个地狱里,个人权利被剥夺,自由受到践踏,人道主义濒于崩溃,个人命运的掌控权不在于自己而在他人,作为个体的人的欲望和意志被人为的遮掩起来以满足“集体的”目标。更让人毛骨悚然的并非是这些词汇上可惧,而是真真切切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并存在于我们父辈们的故事里。
我探讨这本书的时候,尽量抛开哈耶克对于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所持有的意识形态的成见,尽量抛开二十多年来教育体制对我思想上灌输的政治引导的影响,尽量抛开个人的情感并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伟大的著作,尽可能多的从当时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 中所包含的合理思想和主张,并且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去看待这本书的内在逻辑。
有很多问题的提出能够去检验对这本书的把握程度,尽管目前以我的知识结构去了解它可能会有偏差和失误甚至是歪曲作者意图,但是有些基本的问题有待于我们的解决。比如这本书为什么会叫通往奴役之路?为什么这本书既适应于学习政治的学者也适合学经济的人,而哈耶克却因为这本书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本书为什么能够成为一部伟大的著作,难道是在于它是代表着胜利一方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宣传教义?如果我给出的答案是这本书逻辑严谨思路清晰,作者用了近乎缜密的推理来告诉我们一个不可辩驳的真理并成功的预测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所能产生的恶果,那未免显得肤浅和草率了。我仍然试着去用自己的理由去解释上述的问题,并尽可能的从作者的意图出发以发现作者留给我们的思想上的财富。
我想有必要将我对于这本书的历史背景做出一个阐述,以便更好的理解作者做出的各种与我们的观念相违背的规则和信念。这本书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作者认为是保存西方文明的生死之战。作者本身作为德国人却生活在了英国,这本书诞生于英国,但不可否认早在这本书诞生以前的思想早已存在。自由主义是本书所要捍卫的保持西方世界得以造就文明的基础,我认为作者最大的贡献在于用理性来告诉读者社会主义走向自由反面的必然性,这种理性没有愤怒,没有说教和高声疾呼,而是充满着巧妙合理的逻辑。在那个年代所产生的对于社会主义的狂热,一种可能性是社会主义的出现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挫败的一种反弹,这种反弹在上个世纪的大萧条中被极度放大,甚至差点摧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在于资本主义在创造了社会财富和物资的极大丰富后导致的人类社会的冒进。虽然没有被论证过其合理性,但是这些都在这本书中有过涉及。
在所有问题被解决之前,我想先做一个基本的阐述,那就是这本书讲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至于天马行空的去歪曲作者意图,并用自己浅薄的知识基础来解释存在的问题。在引言部分,作者告诉我们民族社会主义在德国兴起了,这种兴起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德国所特有的民族特性或者国情所决定的,而是从群众中产生的。在引言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作者希望透露给我们的观点,我们有可能重蹈德国的覆辙以及我们所追求美好结果的初衷有可能与结果相距甚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我们现在出现的危险视而不见。作者用了巨大的篇幅进行了佐证。作者在整本书中经常性的引用阿克顿勋爵和托克维尔的观点,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社会主义意味着奴役,但我们仍旧沿着社会主义稳步前进。被离弃的道路一章指的是我们丢弃了作为欧洲文明基础的个人自由主义,而这种自由主义正是资本主义确立以来所创造的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基础。自由主义的衰退,这是由其成功所造成的(P25),自由主义理论本身也并非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在资本主义受到挫折以后,对于自由主义的信仰被愈来愈多的人放弃。人们专注的是新的需求,新需要的如果实现不了,便需要改造社会,对个人主义的摈弃为集体主义的出现创造了机会。第二章伟大的乌托邦指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在当我们背弃了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之后,重新建构起来的以民主手段进行维持的社会主义,这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主义的“自由”与以往有完全不同的解读。(p31)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反自由的,后面的部分,作者详细说明了社会主义走向专制和独裁的原因。第三章相信社会主义者信仰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自由和组织。社会主义试图将人统一集中起来以达成共同的目标,但是忽视了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要将单个个体所拥有的各自的目标和偏好一致化,所有社会主义的罪过都要归咎于集体主义的方法,与目标并无关系。计划让人们想象通过统一的调度和分配能够合理的配置经济资源。统一的调度和分配必然会使得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难道没有办法避免权力的集中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旦分散开来,计划所追求的目标便会为之瓦解。竞争与计划是不能融合的(P45)。作者在第四章的标题中对不可避免性打了引号,是为了说明社会主义说阐述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谬误。比如社会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资本主义走向覆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并且认为垄断而非竞争才是技术进步的源泉。这些受到了作者的驳斥。作者的观点简单而明确,如果我们曾经必须凭借有意识的集中计划发展我们的工业体系的话,我们就绝不会达到它现在所达到的这样的高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53)。五六七三章解释了社会主义为什么会必然的侵犯我们的自由、我们所拥有的民主和法制,并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必然会控制我们的经济并最终滑向极权的深渊。由于集体主义假定存在着一个完整的伦理准则而个体必须遵从它,并且制定了一个统一的个人无法反对的集体目标。否认了个体的多元性而妄图将集体目标凌驾于个人,这就与自由主义所宣传的价值相悖(P63)。因而民主也就无从谈起了。作者同样也认为只要在自由国家状态下法治才会得以有效运作,因为法治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留给执掌强制权力的执行机构的行动自由应当减少到最低限度(74),而这又是一条与社会主义的要求相违背的原则。法律的特点在于它适用对象的不可预测,不考虑时间、地点和特定的人。集体主义中的计划当局是不能约束自己只限于给陌生的人们提供机会的(74),它必须要预为准备并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一旦指望由个人观点来决定利益轻重,法治便形同虚设了。为了达到一种看似合理的资源配置的结果而要付出的代价是太大了,经济控制一旦深入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很难有自由可言。我们工作统一分配,我们的报酬统一发放,我们免于对于操心经济上的问题,可是问题是,谁来决定我们的工作?谁来决定我们的报酬?我们真的愿意将消费权和生产权拱手让人么?哈耶克认为自由经济的价值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能带给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至于被他人操作。在把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移交给国家时,就是把国家置于实际上其行动必须决定其它一切收入的地位。这是可怖的,实际上在技术上也是难以操作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密切的相互依存使我们不容易使计划恰好停止在我们所希望的限度内(P103)。社会主义将平均等同于平等,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这明显是对劳动者的严重不公,而又没有一个创造性的制度设计来防止偷懒者,于是思想和专制便大行其道了。社会主义胜利,是因为给人提供了一个理论,或者一个世界观,这个理论或者世界观似乎足以证明他们所许诺他们支持者的特权是正当的(115)。九到十二章作者为我们展现了社会主义所带来的与人们期望截然不同的结果。哈耶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所宣传的那种绝对的保障是被杜撰和虚构出来的,同时由于缺乏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和薪酬概念,个人是被固定于某一行业某一职位并被一系列的纪律所把持。自由因而就无从谈起。当整个社会都是通过如此方式建立起来的时候,一个军事化的大工厂的模子便被刻画出来了。而我们在这样的体制中间唯一能做的也许是期望一个有良知的人来领导我们,不幸的是哈耶克告诉我们,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更有可能的是事情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因为极权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作为规划一切的个人不可能放弃独裁的权力,因为这意味着计划的终结。这是道德的后果,因为计划要求社会集体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而由于个人差异和社会多样性的存在,不可能让所有人的所有目标都一致。于是少部分人便成为目标的阻碍者,集体主义的政策很有可能成为针对少数人的暴政,并打着集体和大多数人的旗号对少数人进行剥夺。当然,现实中极权主义者也是这样干的。少部分人的意见一旦被剥夺,真理的存在成了某种要当权者规定的东西时,我们离集权主义的悬崖就不远了。后面的部分,作者明确阐述了我们的社会中间存在的使我们走向地狱的可能性的要素,并且展望了一种使得自由主义能够得以发展的理想制度。
为了免去恐惧的自由,为了避免任何可能的对我们少数同胞的戕害。我们必须意识到通往地狱的路是用魅力玫瑰花铺成的。作者清晰理智的反驳了盛行一时的社会主义学说,并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了苏联的解体。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人,读完此书之后,不需要对哈耶克的观点进行立即的辩驳,也无需对社会主义制度横眉冷对。哈耶克带给我们的财富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帮助我们提高对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进行反思的能力。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合上书后,不得不承认西方在思想道路的探索上比中国走得更远。马克思韦伯,哈耶克,弗里德曼,凯恩斯……,我所了解恐怕的只是冰山一角。以前的我太无知了,因为个人情感而偏好中国思想,忽视了西方文明。真理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的探究中应尽量避免情感偏好。中国也有在思想领域成果丰硕的时期,那是遥远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各家思想各有信徒,各自在政治舞台上活跃。那时产生的思想是纯正的是原创的,没有受到任何意识形态的浸染。
自由的思考必然指向人性的最深处,指向人类如何构建群体,即社会体制。儒家主张以伦理道德治国,法家倡导以法治国,在阅读中,会忽然发现这自由主义的精髓好像似曾相识,它对待政府的主张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多么的相似。墨家的“兼爱非攻”又与法国的博爱精神有异曲同功之妙。
而后来的中国社会几乎没有真正的思想家。所有思想领域都有政治权利的介入,自由思想被压制在强权政治之下。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显得散乱,虽有很多优美的意境,诗词,对人生宇宙灵犀一点的感悟,但总没有成体系的思想著作,没有引领整个民族精神的大思想家。再来看欧洲,英国女王对莎士比亚的宽容,对亚当斯密的尊敬,使得自由主义思想成了英国构建政治经济社会的基石。只要自由主义的思想仍为英国人遵从,国家的发展方向就不会改变,政权的更替不会对此产生影响。法国的先贤祠中安葬着72位被认为对法兰西民族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等,他们是法国的伟人。其中有伏尔泰,卢梭,居里夫妇。
在这里,这些思想的先驱者受到了全民族的瞻仰。有全民族对伟大思想家的尊崇才可能有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精神。德国更是讨论社会制度变革不可饶过的话题,也是《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哈耶克主要的研究对象。此书详尽地阐述了德意志如何在“计划”上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通往极权主义纳粹帝国。它主要从道德伦理和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的角度来论证计划,国家社会主义,极权主义,纳粹德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这对于中国的前进方向是极有警示意义的。社会主义的策源地德国走向了自由的对立面,是一次彻底的失败,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亦是半路夭折,朝鲜等国饱受计划之苦,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有成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先例。我们还应沿着这条看不到希望的路走下去吗?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很可能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中国年轻的一代与父辈,祖辈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差异,他们没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不喜欢马克思,不读毛泽东语录,也没有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他们崇尚自由,崇尚个性的发挥,追求财富,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是人性的回归。就社会思想来说,中国既有执著的社会主义者,又有激进的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大一部分秉承中庸之态度。
于是乎,这成了一个敏感的政治话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谁都是小心翼翼的。不过进步还是有的,中国向自由主义的前进犹如蜗牛爬井壁,进三步,退两步,总还是向上的。在阅读过程中,我曾多次震惊地发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思想与纳粹上台前夕的德国思想是如此的相似。而在这两者之后,同是令人不堪回首的文化大革命和纳粹的残暴罪行。
想来有些后怕,倘若中国没有掉转船头,仍朝着国家社会主义的方向驶去。今天的中国会是怎样?今天的我们又是怎样?恐怕我也会如那些以为自己正在通往自由之路的社会主义者那般欢欣鼓舞地走向奴役之地。对文化大革命中的残酷与黑暗我亦有些许了解,我只是希望历史再不要倒退回去,希望我的祖国和全人类能不断朝着文明之路前行。
对于此书中论述的计划与自由孰优孰劣的问题,我以为应向道德伦理方面去探寻。我总认为历史课堂上只讲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不全面的,倘若两国的经济基础相同,他们的上层建筑会一样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有太多复杂的影响因素,是我们不能全部了解的。但我认为其中人的因素被大大忽略了,人的本性可能相同,但人的价值观总是后天形成的,其所在国的社会环境对价值观的形成是起决定作用的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一切道德的基础,即对真理的认识和尊重。
很少有人会否认德国人在总体上是勤勉而守纪律的,认真和干劲都达到无情的程度,对于他们所执行的任务是忠诚和专心致志的;他们有一种强烈的纪律与责任心,而且严格服从当局;他们在遇到身体上的危险时,时常表现出自我牺牲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有这一切把德国人造就成完成指派任务的有效工具,并且,在旧的普鲁士邦和普鲁士大统治的新的帝国中,他们就是这样被细心地培养起来的。人们时常认为“典型的德国人”所缺少的个人主义美德是,宽容和尊重其他的个人和他们的意见,独立精神,正直的性格和维护自己的意见而不为上级所左右的那种意愿,德国人也常常意识到自己缺乏这一点,并把这叫做“刚直不阿”;还有对于弱者和衰老者的体恤,和只是个人自由的古老传统才创造出来的对权力的极度鄙视与憎恨。他们似乎还缺少大多数很细小的、但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在一个自由社会里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那些品质:和蔼和幽默感,个人谦逊,尊重别人的隐私和对邻人的善意怀有信任。
在以上这些言论之后,我们再说,这些个人主义的美德同时也是重大的社会美德,便不会使人惊奇了,这些美德减少社会交往中的磨擦,使从上至下的控制更无必要而同时又使这种控制更难实现。
哪里存在着一个凌驾一切的共同目标,哪里就没有任何一般的道德或规则的容身之地。在战时,我们自己曾在有限的限度内亲身经历过这一点。但在英国,就是战争和极大的危险也只是造成在一定程度上近似于极权主义的局面,几乎不会为了一个单独的目的而将其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搁置一旁而不顾。但当几个特定目标支配着整个社会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有下面的情况发生,残酷有时可以变成责任,违反我们的情感的行为,例如枪毙人质、杀害老弱等,竟被看成仅仅是权宜之计;强迫迁移数万人口竟成为差不多除了受害人以外每个人都赞成的一种政策措施;或者像“征募妇女以作传宗接代之用”之类的建议也会受到认真考虑。在集体主义者眼中,总是有一个上述行为为之服务的重大目标,并且,照他看来,这一目标使这些行为具有合理性,因为对一个社会的共同目标的追求,可以无限制地忽略任何个人的任何权利和价值。
一切宣传都为同一目标服务,所有宣传工具都被协调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影响个人,并造成了特有的全体人民的思想“一体化”。……如果所有时事新闻的来源都被唯一一个控制者所有效地掌握,那就不再是一个仅仅说服人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灵巧的宣传家于是就有力量照自己的选择来塑造人们的思想趋向,而且,连最明智的和最独立的人民也不能完全逃脱这种影响,如果他们被长期地和其它一切信息来源隔绝的话。
对真理的无私探讨在极权主义制度里是不可能得到许可的,而对官方意见的辩护却成了唯一目标。
德国最有名的物理学家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莱纳德用了《德国物理学四卷》这样一个书名来概括他的毕生事业。
斥责任何只为活动而活动,没有远大目标的人类行为,这是完全符合极权主义的整个精神的。为科学而科学,为艺术而艺术,是同样为纳粹党徒、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和*******人所痛恨的。每一个活动都必须有一个自觉的社会目标来证明它是正当的。绝不能有任何自发的、没有领导的活动,因为它会产生不能预测的和计划为做规定的结果。它会产生某种新的、在计划者的哲学里未曾梦想到的东西。
大多数人很少能够独立地思考,在大部分问题上,他们所接受的意见都是现成的意见,他们无论是生来具有还是受人哄骗而接受这套或那套信仰,都同样感到满意,这些都是真实的。在任何社会里,思想的自由可能只对很少的人才有直接的意义。……使精神自由对知识的进步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根本之点,不在于每个人都有能力思考或写点什么,而在于任何人对任何事由或意见都可以争论。只要异议不受到禁止,就始终会有人对支配着他们同时代人的意见有所疑问,并且提出新的意见来接受辩论和宣传的考验。
使思想获得生命的,是具有不同知识和不同见解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理性的成长就是一个以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基础的社会过程。这种成长的本质,就是它的结果难以预测,并且我们不能知道哪些意见有助于这种成长和哪些意见不会有助于这种成长——总之,我们不能用我们目前持有的任何意见来支配这个成长而同时又限制它。给思想的成长或者这一方面的普遍进步定出“计划”或进行“组织”,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词语上的矛盾。认为人的思想必须“自觉地”控制它自己的发展这种见解,是把个人理性,即单独能够“自觉地”控制一切的那个理性,同个人相互之间的过程,即产生理智的成长那个过程,混为一谈了。如果我们试图对它加以控制,那我们只会阻碍它的发展,我们迟早一定会引起思想的停滞和理性的衰退。
私人垄断很少是完全的垄断,更难长时期地存在下去,或者私人垄断通常不能忽视潜在的竞争。而国家的垄断则是一个受到国家保护的垄断——保护它不致受到潜在的竞争和有效批评。
目前那些大声地宣布他们已“一劳永逸地铲除那个疯狂的竞争制度”的劳工领袖们,正是在宣布个人自由的毁灭。
道德不仅必定是个人行为的现象,而且只能存在于一定范围之内。在该范围内,个人有为自己作出决定的自由,而且被要求自愿牺牲个人利益来遵守一个道德规则。在个人负责的范围以外,就既没有善,也没有恶,既没有机会获得道德评价,也没有机会通过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物牺牲个人欲望来表明个人的道德信念。只有当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利害关系负责并且有牺牲它们自由时,我们的决定才有道德价值。我们没有权利以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博取自己无私的美名,而我们要是在没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做到了无私,在道德上也不足以称道。如果社会成员每做一件好事都是别人使他去做的话,他们是没有权利受到赞赏的。正如弥尔顿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成年人所做的每一件好事或坏事,都是在薄施小惠、授意和强迫之下做下的,那么美德岂不徒有虚名?善行还值得什么赞美呢?持重、公正或自治还值得什么钦佩呢?”
在物质环境迫使我们要做出某种选择时有决定自己行动的自由,以及对依照自己良心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自行负责,这两者是道德观念能够赖以培育、道德价值在个人的自由决定中赖以逐日再造的唯一氛围。不是对上级而是对自己良心的负责,不是用强力所威逼出来的责任心,这种决定在个人所重视的事物中应该为他们牺牲哪些事物的必要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决定的后果负责——这些才是任何名副其实的道德的实质。
诚然,那些现在较少得到尊重和守持的美德——独立,自力更生,甘愿担当风险,愿意顶住多数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信仰,愿意和邻人自愿地合作——这些实质上都是个人主义社会据以运作的基础。集体主义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代替这些美德,而且,在它把这些美德消灭之后,它所流下来的那个空白,除了要求个人服从并强迫个人去做集体认为是好的那些事情之外,没有任何其它东西可以填补。
英国人所持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比其他大多数民族——除了诸如瑞士和荷兰等少数几个较小的国家以外——守持得更好的这些美德,就是独立和自力更生,一个人的首创性和地方的自我负责,成功地依靠自愿的活动,不干涉邻人事务和宽容异端,尊重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对权力和权威的适度怀疑。
要对理想和价值标准差异很大的人民的经济生活进行管理,就是要承担起一种使得一个人有必要使用强力的责任。它等于僭越一种地位,处于这种地位的人,即使是最为心地善良的人,也不能不使他们被迫按照一种对某些受影响的人说来必定显得高度不道德的方式来行事。
让较贫困民族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建立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并让我们尽一切可能去帮助他们。如果一个国际性的主管机构仅限于维持秩序并为人民能改善自己生活而创造条件,它就能够保持公正和对经济繁荣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如果由中央配给原料和配置市场,如果每一个自发行动都得由中央当局“同意”,如果没有中央当局的批准就什么事也不能做的话,中央当局就不可能保持公正,就不可能让人民按自己的意愿安居乐业。

声明:①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实用性请自行考量,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请知悉。②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